查看原文
其他

北京师范大学会计硕士生导师名单及简介

池小慧 白楠 会计学术联盟 2023-02-24

邀请函:诚邀参与2021年审计理论研究指南编制工作!


一、北京师范大学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是一所以教师教育、教育科学和文理基础学科为主要特色的著名学府。学校的前身是1902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08年改称京师优级师范学堂,独立设校,1912年改名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学校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师范大学。1931年、1952年北平女子师范大学、辅仁大学先后并入北京师范大学。

百余年来,北京师范大学始终同中华民族争取独立、自由、民主、富强的进步事业同呼吸、共命运,在“五·四”、“一二·九”等爱国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李大钊、鲁迅、梁启超、钱玄同、吴承仕、黎锦熙、陈垣、范文澜、侯外庐、白寿彝、钟敬文、启功、胡先骕、汪堃仁、周廷儒等为代表,一大批名师先贤在这里弘文励教。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学校秉承“爱国进步、诚信质朴、求真创新、为人师表”的优良传统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精神,形成了“治学修身,兼济天下”的育人理念。

“七五”、“八五”期间,北京师范大学被确定为国家首批重点建设的十所大学之一。“九五”期间,又被首批列入“211工程”建设计划。2002年百年校庆之际,教育部和北京市决定重点共建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市第九次党代会将北京师范大学列入支持建设的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十五”期间,学校进入国家“985工程”建设计划。2017年,学校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A类名单,11个学科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北京师范大学由北京校区、珠海校区两个校区(含四个校园)组成。北京校区全日制在校生24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0116人、研究生12506人、长期留学生1380人。现设3个学部、25个学院、2个系、11个研究院(所)。馆藏图书480余万册,电子图书870余万册。珠海校区于2019年4月由教育部正式批准建设,现有1868名本科生、1654名研究生。

北京师范大学学科综合实力位居全国高校前列。2002年成为首批拥有自主设置本科专业审批权的6所高校之一,2018年成为首批可开展学位授权自主审核的20所高校之一。现有本科专业7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8个。5个一级学科、11个二级学科获批国家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获批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现有39个学科涵盖10个学科门类,形成了综合性学科布局。根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发布的2016年一级学科评估(第四轮)结果,我校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戏剧与影视学、地理学6个一级学科获评A+,2个一级学科获评A,7个一级学科获评A-,获评A+的学科数量居全国高校第六位。

北京师范大学是国家人文社科科研和科技创新的一支重要力量。学校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2个、国家高端智库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9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6个、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7个、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培育基地4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2个、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北京高等学校高精尖创新中心1个、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北京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研究基地1个、北京高校协同创新中心1个、北京市新型智库1个,其他省部级重点研究机构6个、共建研究机构21个。定期出版专业刊物29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资源丰富,是国家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现拥有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5个、国家试点学院1个,入选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对外汉语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中国话剧);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个、国家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2个,承担教育部、文化部动漫高端人才联合培养实验计划,以及教育部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改革整体试点。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队伍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现有教职工3239人,其中专任教师2138人,92%的专任教师具有博士学位,18%的专任教师具有海外学历。现有两院院士(含双聘)20人,资深教授6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1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3人,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6人,国家级创新研究群体6个。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获得者、“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等共计93人次。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合作交流广泛。学校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0所大学、研究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日本、韩国、瑞士、西班牙、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的200余所大学有学生交流项目的合作。学校先后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加拿大道森学院、意大利马切拉塔大学、美国威廉玛丽大学、美国塔夫茨大学合作建立了5所孔子学院、近30所孔子课堂。接收来自130个国家和地区的长短期留学生4100余人次,学历生占长期留学生的比例约为78.6%。

北京师范大学第十三次党代会进一步明确了建设“综合性、研究型、教师教育领先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定位,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构想,明确到本世纪中叶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当前,学校正着力构建“高原支撑、高峰引领”的学科发展体系和以北京校区和珠海校区为两翼的一体化办学格局,不断深化综合改革,推进各项事业发展。北京师范大学正向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稳步迈进。

二、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BNU Business School)是在中国师范类大学中成立最早的经管学院之一。其前身是北京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系,始建于1979年9月,由著名经济学家陶大镛先生担任第一届系主任。1985年3月更名为经济系,1996年6月组建为经济学院,2004年3月更名为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依托北京师范大学百余年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积淀,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以“经邦济世、励商弘文”为使命,致力于创办将经管教育、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有机结合的办学模式。在四十年的时间里,学院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了中国经济学和工商管理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2016年,学院顺利通过EQUIS国际认证,标志着学院的教育质量和国际化办学水平得到国际同行的广泛认可,为学院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院有比较齐全、层次合理的学科结构。现设经济系、国际经济与贸易系、金融系、会计系、企业管理系、人力资源管理系等6个系;有经济学(实验班)、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瀚德实验班)、会计和国际商务管理(实验班)等5个本科专业;主要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和工商管理三个一级学科,涵盖了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北京市重点学科,1个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并被批准为教育部经济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拥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一级学科学术硕士学位授权点,包括MBA和MIB在内的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1个全英文国际博士项目,1个全英文国际硕士项目,10余个研究院、所、中心,校级实验教学中心1个,与法国合建的BNU-GATE实验经济学等实验室6个。

经过四十年的发展,学院的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发布的2016年一级学科评估(第四轮)结果中,理论经济学获评A类学科;在世界三大有影响力的全球大学排名之一QS公布的2020年学科排名中,商业与管理研究学科位列中国大陆高校第11位,经济学与计量经济学科、会计与金融学科位列第12位。近年来,学院教师共承担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15项,40余项科研成果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孙冶方经济科学奖、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等奖项,3项成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首都教育经济研究基地和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入选中国智库索引来源智库。学院教师积极参与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咨询,促进科研成果为国家、地方政府和企业发展服务,对中国的就业与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与反贫困、教育、国际贸易与金融、国有企业改革与公司治理创新、垄断行业改革与反垄断等领域的改革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学院拥有国际化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80人,教授35人、副教授28人。获博士学位78人,其中24人获境外高水平大学博士学位,90%以上教师具有海外交流学习经历。目前学院有“长江学者”、“万人计划”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国家级人才8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人,北京市教学名师4人,其他省部级人才称号获得者10余人。学院聘任了包括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James Heckman、Christopher A.Pissarides、Amartya Sen在内的30多位国内外著名学者为兼职教授或荣誉教授。

学院以“拓宽基础、加强融合、尊重个性、追求卓越”为人才培养理念,致力于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与科学素养、宽厚的专业基础、开阔的国际视野和勇于实践的高素质创新创业的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学院形成了从学士、硕士到博士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现有全日制学生1900余人,占全校在校生总数的7.7%,其中本科生968 人,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285人,MBA学生573人,留学生150人。学院同时还提供双学位、“世界经济与中国”全英文硕士、高管培训和继续教育项目。学院是教育部经济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同时也是在师范院校中创办MBA教育项目的首批高校。学院重视学生的科研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全面实行“励弘计划”—本科生科研导师制和新生导师制。学院重视学生的国际化经历,已与40余所国外著名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目前超过40%的学生有机会前往这些大学进行交换学习或游学。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以“经邦济世、励商弘文”为使命,以“多元、包容、创新、责任”为价值观,正在向着具有人文底蕴和国际影响力的一流经管学院的目标迈进。


三、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

崔学刚  教授

研究方向

行为/神经会计与金融;智能会计与财务算法;政府会计(医院管理会计)。

邮箱/联系方式


电话:58806599  E-mail:cxg@bnu.edu.cn

教育背景


1991-1995 西北农业大学(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水资源规划与利用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

1995-1998 陕西财经学院(现西安交通大学) 会计学专业 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2001-2004 中国人民大学 会计学专业 获管理学博士学位

职业经历

1998-2013 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 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2004      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RMIT)访问学者

2005-2007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博士后

2009-2010 英国爱丁堡大学访问学者

2013-今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学术成果

1、学术期刊论文

英文学术期刊论文

【1】 Kung Zhang, Yuanyuan Wang, Xuegang Cui,Hong Yue. 2020. Can the academic experience of senior leadership improvecorporate internal control quality?. Asian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 DOI:https://doi.org/10.1057/s41291-020-00127-x

【2】 Xuegang Cui, Pingli Li, Mahmoud Al-Syed,Sean S. Zhou.2019.China’s Healthcare Costingin Times of Crisis: Conflicts, Interactions, and Hidden Agendas. Abacus, Vol.55(3):620-633

【3】 Xuegang Cui, Lei Xu, Huili Zhang,Yuxiao Zhang.2019.Executive compensation and firm performance:Evidence from cross‐listed AH‐share firm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DOI: https://doi.org/10.1002/ijfe.1778

【4】 Yunchuan Sun Xiaoping Zeng, XuegangCui*,Guangzhi Zhang,Rongfang Bie.2019.An active and dynamic credit reportingsystem for SMEs in China. Personal and Ubiquitous Computing , DOI:https://doi.org/10.1007/s00779-019-01275-4

【5】 Tang H,X Lu, Z Cui,C Feng, Q Lin, Xuegang Cui, Song Su,ChaoLiu.2018. Resting-state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and deception: exploringindividualized deceptive propensity by machine learning. Neuroscience. Vol 395,101-112.

【6】 Yunchuan Sun,Lei Wu,Shizhong Wu,Shoupeng Li,Tao Zhang,Li Zhang,Junfeng Xu,Yongping Xiong,Xuegang Cui. Attack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he internet ofvehicles. Annals of Telecommunication,2017, 72:283–295

【7】 Linjuan Mu, Xuegang Cui. 2012. Trust andStimulation: An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Governance Mechanisms for Cost ofValue Chain,Nankai Business International Review,2012,VoL2

【8】 Weizheng Yu, Maofeng Chen, XuegangCui.2005.Shareholding Structure and Pricing of A-share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 and Economics Vol.1

中文学术期刊论文

【1】 崔学刚,葛传路. 科林.卡默勒对行为与神经经济学的贡献——科睿唯安“引文桂冠”经济学奖得主学术贡献评介[J],经济学动态,2020(07):146-161

【2】 崔学刚,葛传路,张琨. 从医院会计变迁看新中国政府会计发展70年[J].会计研究, 2020(01):49-62

【3】 崔学刚,李妍姝. 神经会计学研究:进展与发现,财务与会计[J].2020(01): 37-42

【4】 崔学刚,邓衢,邝文俊.卖空交易、市场行情与股价崩盘风险[J].会计研究,2019(06):43-50.

【5】 杨丹,崔学刚,杨梦丽.债权融资、经济关联与会计信息可比性[J].中国会计评论,2019,17(01):1-20.

【6】 崔学刚、庄萱静,会计稳健性功能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的视角,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3(3):81 -91.

【7】 杨丹,崔学刚*,杨博星.高管背景特征会影响会计信息可比性吗?——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南大商学评论,2018(01):219-240.

【8】 王欣,崔学刚*,潘临.提高会计信息可比性可以降低权益资本成本吗?[J].中国会计评论,2018,16(01):107-128.

【9】 崔学刚,邝文俊,薛贵.神经会计学:内涵、范式与展望[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2(04):11-23.

【10】 崔学刚,邓衢,邝文俊.基于神经科学方法的会计研究:分析与展望[J].会计研究,2016(12):21-28. 人大复印资料《财务与会计导刊》(2017年第4期)全文转载

【11】 崔学刚, 邓衢. 境内外人民币汇率影响研究——基于香港离岸市场双重功能分析的视角[J].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v.31; No.187(01):106-112.

【12】 崔学刚, 方芳, 杨丹. 中国会计研究中的本土化意识与国际化质量[J]. 中国会计评论, 2016, 014(001):127-140.

【13】 崔学刚, 叶康涛, 荆新, et al. 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改革与国家治理[J].会计研究, 2015(7):92-95.

【14】 贺宏、崔学刚.信息环境、证券分析师跟踪与综合收益的价值相关性,财政研究,2015(5):98-102。

【15】 崔学刚, 周颖. 境外上市、股利政策与投资者保护[J]. 财务研究, 2015(05):82-88. 人大复印资料《财务与会计导刊》(2016年第1期)全文转载

【16】 崔学刚.我国医院会计改革:内容、成效与问题,会计与经济研究,2015(04):25-39. 人大复印资料《财务与会计导刊》(2015年第10期)全文转载.

【17】 谢志华、崔学刚等.会计的投资者保护功能及评价,会计研究,2014(4):34-41. 人大复印资料《财务与会计导刊》(2014年第7期)全文转载

【18】 李琳、崔学刚.我国地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特征研究——基于北京、上海、重庆、深圳、武汉、吉林六地的对比,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11-119.

【19】 崔学刚、徐金亮.境外上市、绑定机制与公司费用粘性,会计研究,2013(12):33-39. 人大复印资料《财务与会计导刊》(2014年第3期)全文转载

【20】 李旭松, 崔学刚.中小企业境外上市融资效果研究——基于如家快捷酒店的案例分析[J].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77-83.

【21】 穆林娟、崔学刚.信任与激励:价值链成本治理机制的实验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1(05):21-40.

【22】 姚文韵、崔学刚.会计治理功能研究:分析与展望[J].会计研究,2011(02):31-38。

【23】 崔学刚、谢志华、刘辉.预算功能彰显及其组织绩效研究[J].中国会计评论,2011(02):173-190.

【24】 崔学刚、张宏亮.A股、H股盈余报告实质性趋同研究:基于稳健性视角[J].当代财经2010(09):106-114.

【25】 张宏亮、崔学刚.后股权分置背景下CEO更换与投资者保护:动因及效应研究[J].财贸研究,2010(06):120-128.

【26】 田培源、崔学刚、李欣忆.盈余管理与税负负担[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10(05):78-85. 人大复印资料《财务与会计导刊》(2011年第1期)全文转载

【27】 张宏亮、崔学刚.终极控制权、市场化程度与公司层级[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9(04):52-58.

【28】 张宏亮、崔学刚.投资者关系、公司价值与投资者保护[J].财贸研究,2009(04):138-144. 人大复印资料《财务与会计导刊》(2009年第11期)全文转载.

【29】 崔学刚.企业增长、盈利与价值创造[J].当代财经,2008(09):125-128.

【30】 崔学刚、杨艳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与资本结构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8(06):58-66.

【31】 崔学刚、王立彦、许红.企业增长与财务危机关系研究[J].会计研究,2007(12):55-62.

【32】 崔学刚、谢志华、郑职权.终极控制权性质与公司绩效[J].财贸研究,2007(04):

【33】 崔学刚、岳虹.会计政策经济后果-产生路径与应对策略[J]. 财贸研究, 2006(02)

【34】 崔学刚、荆新.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预测研究[J].会计研究, 2006(01)

【35】 谢志华、崔学刚. 风险导向审计:机理与运用[J].会计研究, 2006(07)

【36】 崔学刚. 揭开经营者股权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面纱[J]. 中国会计评论, 2006(01)

【37】 崔学刚.大股东变更、公司治理与公司绩效[J]. 中国会计评论,2005(10)

【38】 谢志华、崔学刚. 信息披露水平:市场推动与政府监管 [J]. 审计研究, 2005(04)

【39】 崔学刚. 公司治理机制对公司透明度的影响[J]. 会计研究, 2004(08)

【40】 崔学刚.董事会治理效率:成因与特征研究[J].财贸研究, 2004(02)

【41】 崔学刚. 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政府功能与角色定位[J]. 会计研究, 2004(01)

【42】 崔学刚、张宏亮.“金子塔”结构、两权分离与公司价值[J].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2011(02)

【43】 唐欲静、崔学刚. 中小企业资本结构与融资策略研究[J].商业时代, 2007(02)

【44】 崔学刚.跨国公司财务治理问题探讨[J].环渤海经济嘹望,2004(08)

【45】 崔学刚. 现代企业制度下所有者权益维护型的财务管理模式[J]. 财政研究, 1999(10)

【46】 崔学刚. 论充分会计信息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J].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1998(06)

【47】 郝继伦、崔学刚. 基点选择与变革逻辑:中国金融改革的宏观思考[J].经济体制改革, 1996(01)

2、案例分析与实务性论文

【1】 Xuegang Cui. Enterprise Management Controlof Japan and China:Comparison, Trendsand Integration. 2020. 日本樱美林大学校刊。

【2】 崔学刚:英国政府会计执行国际会计准则的经验与教训——兼论我国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建设.《会计之友》2020年第14期.

【3】 崔学刚、王楠楠:定向增发与股东利益保护——基于卧龙电气定向增发案的分析,《财务与会计》,2013年第4期

【4】 崔学刚、龙涛:泰富电气美国退市案分析,《财务与会计》,2013年第1期

【5】 崔学刚、杜世勇:中国境外上市公司私有化退市的战略思考——基于盛大网络退市案的分析,《财务与会计》,2012年第8期

【6】 崔学刚、谭亚丽:境外上市的投资者保护风险及其应对——中国高速频道遭遇财务虚假指控案的分析,《财务与会计》,2012年第7月

【7】 崔学刚、周颖:中国企业赴美上市风险与对策,《财会学习》,2012/07

【8】 崔学刚、杜世勇:境外上市的中小企业应注重价值创造,《财务与会计》,2012年第6期

【9】 崔学刚、张敏:公司并购尽职调查:问题与借鉴——基于中国移动收购卢森堡电信公司案例的分析,《财会学习》2012/04

【10】崔学刚、周颖:内部人控制与股权激励行为——基于光明乳业股权激励案例的分析,《财会学习》,2012/03

【11】 崔学刚:会计投资者保护功能评价及其指数研究,《新疆财经》,2012年第1期

【12】 崔学刚:会计的投资者保护功能与机制,《财务与会计》,2011年第11期,大复印资料《财务与会计导刊》2012年第1期全文转载

【13】 刘婷、崔学刚:会计信息与投资者保护:基于会计的定价与治理功能,《中国总会计师》,2011年第3期

【14】 崔学刚、徐金亮:“一股独大”下的机构投资者治理效应研究——基于双汇发展议案否决机制的分析,《财务与会计》,2011年第2期

【15】 崔学刚、李欣忆:可操控性应计项目的价值相关性研究,《财会通讯》2010年第10期

【16】 万俊茹、崔学刚:投资迷局:价值创造还是财富转移——基于五粮液“亚洲证券”案的分析《财会学习》,2010/11

【17】 张昊、崔学刚:预收账款与盈余管理——贵州茅台预收账款波动案例研究,《财会学习》,2010/09

【18】 崔学刚:增长与价值的博弈,《财务与会计》,2010年第7期

【19】 韩舒畅、崔学刚:雷曼风险管理为何失效,财会学习,2010/04,人大复印资料《财务与会计导刊》(2010年第6期)全文转载

【20】 崔学刚:公司业绩与股利政策变更——基于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会计之友》,2010年第1期

【21】 崔学刚、于柳祎:大股东控制、关联交易与利益侵占--基于银基发展的案例研究,《中国会计研究与教育》,2010年第1期

【22】 崔学刚:股权激励方案风险与对策——基于海南海药股权激励案的分析,《财务与会计》,2009年第11期,人大复印资料《财会文摘》(2010-01)全文转载

【23】 崔学刚、胡晓婷、曹仲:“中国概念股”诉讼暴露与股东价值——基于巨人网络集体诉讼案的分析,《财会学习》,2009/10

【24】 崔学刚、王静:上市公司票据运作与中小股东利益保护——基于杭钢股份票据运作的案例分析,《财务与会计》,2008年第5期

【25】 崔学刚、王静:应收账款票据化的财务价值探讨——基于青岛海尔银行承兑会汇票使用策略的分析,《财务与会计》,2008年第2期

【26】 崔学刚、刘婷:股权分置改革中财务经济学规律探讨,《中国会计研究与教育》,2007年第1期

【27】 崔学刚、郑职权:应对反倾销:会计功能与对策,《财务与会计》,2006年第7期

【28】 崔学刚:财务舞弊识别与中小股东利益保护,《财会学习》,2006年第7期

【29】 崔学刚: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中国会计研究与教育》,2006年第1期

【30】 崔学刚、岳虹:会计魔术挑战会计规范的有效性——来自厦航利润之争案的启示,《财务与会计》,2005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财务与会计导刊》(2005年第11期)全文转载

【31】 崔学刚、胡燕:要约收购实践与制度创新——南钢股份邀约收购案的启示,《财会月刊》,2003年第9期

【32】 崔学刚:现代企业风险价值管理问题探讨,《理财者》,2004年第8期

【33】 崔学刚:评析我国首例要约收购,《中国财经报》, 2003年6月

【34】 崔学刚:首信一帆风顺的创业板之旅《中国财经报》2002年5月

【35】 崔学刚:香港地铁“公股”减持的启示,《中国财经报》2002年4月

【36】 崔学刚:华远海外“造壳”策略,《中国财经报》2002年3月

【37】 崔学刚:无“本”扩张:“只谈恋爱不结婚”,《中国财经报》2002年3月

【38】 崔学刚:肥水不流外人田,《中国财经报》2002年2月

【39】 崔学刚:股份合作企业所有者权益会计探讨,《中国农业会计》,1998/10

【40】 崔学刚、郑宏:我国物价变动会计势在必行,《贵州财经学院学报》,1997/02

【41】 崔学刚:改善资金供应体制 优化企业融资结构,《财会通讯》,1996/10

3、专(合)著

【1】 崔学刚. 《会计与公司金融》,经济科学出版社,2020年

【2】 崔学刚. 《制度环境、会计稳健性与公司投资行为》,九州出版社,2019年12月

【3】 谢志华、崔学刚、张宏亮、王峰娟:《中国上市公司会计投资者保护评价报告(2011)》,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10月

【4】 崔学刚:《会计与投资者保护——理论、证据与案例》,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年5月

【5】 谢志华、崔学刚、张宏亮:《会计投资者保护评价及其指数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10月

【6】 谢志华、崔学刚、张宏亮:《中国上市公司会计投资者保护评价报告(2010)》,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5月

【7】 袁淳、崔学刚等:《投资与合同协议内部控制:操作指引与典型案例研究》,大连出版社,2010年7月

【8】 崔学刚:《上市公司重组绩效:理论与实证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

【9】 崔学刚:《国际财务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4月

【10】 莫耶、麦圭根、拉奥、王立彦、崔学刚:《现代公司财务管理》,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年2月

4、教材及译著

【1】 崔学刚:《国际财务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4月。入选“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被评为国家级精品教材。

【2】 崔学刚、饶菁:《会计学原理》(英文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入选“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3】 饶菁、崔学刚改编:《中级会计学(第12版)》(英文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

【4】 崔学刚译:《财务会计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

【5】 崔学刚译:《公司理财:原理与实践》,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年7月

【6】 崔学刚译:《会计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2015年1月

另外,作为副主编或参编教材6部。


方芳  副教授

研究方向 

公司治理、资本市场、财务会计

邮箱/联系方式

电话:58808196 

 E-mail:ifang@bnu.edu.cn

教育背景

2008.04–2011.11    日本名古屋大学经济学研究科,经济学博士

2006.04–2008.03    日本名古屋大学经济学研究科,经济学硕士

1999.09–2003.06    上海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经济学学士

职业经历

2016.06–至今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

2012.07–2016.05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讲师

2003.07–2005.10    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高级审计师

学术成果

[1] 万晓莉、严若予、方芳,2017,房价变化、房屋资产与中国居民消费——基于总体和调研数据的证据,《经济学(季刊)》,Vol.16,No.2,p.525-544。

[2] 方芳、蔡卫星,2016,银行业竞争与企业成长:来自工业企业的经验证据,《管理世界》第7期,pp.63-75。

[3] 董维佳、方芳、吕鑫,2016,短期利率与我国股市非对称影响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第6期。

[4] Fang F., Dong W. and Lv, X., 2016. Asymmetric Reactions ofChina's Stock Market to Short-term Interest Rat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Economics and Finance, Vol.8, No.5.

[5] 崔学刚、方芳、杨丹,2016,中国会计研究中的本土化意识和国际化质量,《中国会计评论》第3期。

[6] Fang Fang, Peng Tan, Minghua Gao, 2016. Can Minority InvestorProtection RestrainEarningsManagement?--An empirical test of China's listed companies. InternationalReview of Business,Vol.16(March), pp.33-47.

[7] Fang Fang, Minghua Gao, Dan Hu, 2016. Executive ability,industry competitionand executivepay--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Chinese listed companies.Economic Science, Vol.63(3),pp.19-28.

[8] 方芳、李实,2015,中国企业高管薪酬差距研究,《中国社会科学》第8期:47-67页。

[9] Lv, X., Dong, W.J.and Fang, F., 2015.The Asymmetric Effects ofOfficial Interest Rate Changes on China's Stock Market during Different MarketRegimes.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and Trade (SSCI), Vol.51, No.4, pp.826-841.

[10] 朱梦冰、方芳,2014,关于发展中国家最低工资政策的调查与分析,《中国劳动保障报》,2014年11月5日。

[11] 高明华、方芳,2014 ,董事会治理与财务治理的作用效应——基于应计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实证检验,《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年第8期: 108-119。

[12] 翟华云、郑军、方芳,2014,社会责任表现、报告鉴定与审计定价,《证券市场导报》,2014年第6期:32-37。

[13] 翟华云,方芳,2014 ,区域科技金融发展、R&D投入与企业成长性研究——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年第5期: 34-38。

[14] 高明华、杨丹、杜雯翠、焦豪、谭玥宁、苏然、方芳、黄晓丰,2014,国有企业分类改革与分类治理——基于七家国有企业的调研,《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4年第2期:19-34。

[15] 高明华、苏然、方芳,2014 ,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评价及有效性检验,《经济学动态》,2014年第2期:24-35。

[16] Fang, F., Gao, M., Dong, W., 2013. How does CorporateGovernance Affect Earnings Management in China?: In the View of FinancialMonitoring. Economic Science, Vol.61, No.3, pp.15-33.(日本杂志《経済科学》)

[17] 方芳,翟华云,2013 ,企业生命周期、经理自主权与R&D投入研究——来自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经验证据,《证券市场导报》,总第252期: 17-21。

[18] Fang, F., 2011.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EarningsManagement-The Role of Committees System Adopted by Japanese Companies. TheJournal of Business Analysis, Vol.27, pp.51-60. (日本杂志《経営分析研究》)


郭垍  副教授

研究方向 

公共经济学,国际经济学,旅游经济学

邮箱/联系方式

E-mail:guoji@bnu.edu.cn

教育背景

科罗拉多大学经济学博士

科罗拉多大学经济学硕士

中国人民大学会计学学士

职业经历

1997年8月-1999年7月 财政部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2004年9月-2010年1月 在美利坚大学北京项目部任教

2010年1月至今在北京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任教

学术成果

主要期刊论文

“中美顶尖综合性大学科研投入与产出比较”,第一作者,《中国高等教育》,2018年第12期:45-47。

“基于跨期消费平滑模型的国际资本流动性实证分析”,第二作者,《统计与决策》,2017年11月,21期:159-162。

“高校校友捐赠收入影响因素研究”,第一作者,《中国高教研究》,2017年2月:42-47。

“我国高校基金会发展态势—基于我国高校基金会财务数据分析”,第一作者,《中国高教研究》2016年7月:54-58。

“Wage Taxes and Commuters—the Case of Pennsylvania”,独立作者, Applied Spatial Analysis and Policy , 2016年12月,卷9(4):491-502。

“The Resource Tax Reform of Xinjiang, China”,独立作者,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ultidisciplinary Thought, 2012年卷2:339-342。


“Effect of Tax Rates on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China”, 独立作者,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Studies,2010年4月,卷 5(1):31-37。

“导致明朝衰亡的两个因素:财政体制与社会基层自治”,独立作者,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2010年2月,卷30(2): 37-40。

“Demand for information enhancement: The case of Chinese firms”,第二作者,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Studies,2009年8月,卷 4(2):158-164。

“Tax Competition for Commuters”,独立作者,Regional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2009年3月,卷30:148-154。

· 专著

《财务管理》副主编

译著教材《国际金融》

· 已发表研究报告

新疆干部职工工资收入现状及政策建议,2011年11月,中共中央党校采用。


郝颖  教授

研究方向

公司财务、公司金融、财务会计、资本市场

邮箱/联系方式

E-mail:haoying@bnu.edu.cn

学术成果

1、英文期刊论文

[1] Ying Hao and Jing Lu. The Impact of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onCorporate Investment Allocations and Efficiency: Evidence from China,Financial Management,2018, 9,22(17):21~55,SSCI

[2] Ying Hao, Shaofei Wang , Robin K. Chou and Kuan-Cheng Ko.Boom-Baby CEOs, Career Experience, and Risk Taking: A Natural Experiment UsingChinese CEO Growth Paths,International Reviewof Finance,2018, Accept.(SSCI), DOI:10.1111/irfi.12183

[3] Ying Hao, Robin K.Chouc, Kuan-Cheng Ko, Nien-TzuYang. The52-week high, momentum, and investor sentiment, International Review ofFinancial Analysis, 2018,6,57(02):167-183,SSCI

[4] Ying Hao, Hsiang-Hui Chu, Kuan-Cheng Ko. Momentum Strategies andInvestor Sentiment in the REIT Market,InternationalReview of Finance,2016,3,96(01):41~71,SSCI

[5] Ying Hao ,Robin K. Chou ,Keng-Yu Ho and Pei-Shih Weng .Theimpact of foreign institutional traders on price efficiency: Evidence from theTaiwan futures market,Pacific-BasinFinance Journal,2015,9,34(3):24~42,SSCI

[6] Ying Hao, Robin K. Chou, Keng-Yu Ho, and Pei-Shih Weng. MarketReturn, Liquidity,and Trading Activity of Various Trader Types in the EmergingMarket: A Study of the TAIFEX,Asia-Pacific Journalof Financial Studies,2016, 45(1):499~534,SSCI,

[7] Ying Hao, Hsiang-Hui Chu, Keng-Yu Ho and Kuan-Cheng K. The52-week high and momentum in the Taiwan stock market: Anchoring or recencybiases?,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andFinance,2016, 43:121~138,SSCI

[8] Chong Ning, Ying Hao, Zhibo Liu, Yuting Liu. Business SocialNorms from Overseas and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Performance: Evidencefrom China. Asia-Pacific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19, Accept. SSCI,

DOI: 10.1080/16081625.2019.1600416

[9] Qinqin Wu, Ying Hao, Jing Lu. Air pollution, stock returns, andtrading activities in China. Pacific-Basin Finance Journal , 2018, 51, 342-365,SSCI

[10] Qinqin Wu, Ying Hao, Jing Lu. Investor sentiment, idiosyncraticrisk, and mispricing of American Depository Receipt.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Financial Markets, Institutions and Money , 2017, 51, 1-14,SSCI

[11] Guanghua Xie, Jianlin Chen, Ying Hao & Jing Lu. EconomicPolicy Uncertainty and Corporate Investment Behavior: Evidence from China’s Five- Year Plan Cycles. 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and Trade, 2019,Accept. SSCI, DOI: 10.1080/1540496X.2019.1673160

[12] Qiang Liu, Ying Hao(CorrespondingAuthor), Yong Du, Yuning Xing. GDP competitionand corporate investment: Evidence from China. Pacific Economic Review, 2019,Accept. SSCI, DOI: 10.1111/1468-0106.12312

2、中文期刊论文

[1] 郝颖、谢光华、石锐. 外部监管、在职消费与企业绩效. 《会计研究》, 2018年,第08期

[2] 郝颖、辛清泉. 地区差异、企业投资与经济增长质量. 《经济研究》, 2014年,第03期

[3] 郝颖、刘星. 资本投向、利益攫取与挤占效应. 《管理世界》,2009年,第05期

[4] 郝颖、林朝南. 股权控制、投资规模与利益获取. 《管理科学学报》,2010年,第07期

[5] 郝颖、李晓欧. 终极控制、资本投向与配置绩效. 《管理科学学报》,2012年,第04期

[6] 郝颖, 刘星. 政府干预、资本投向与结构效率.《管理科学学报》,2011年,第06期

[7] 郝颖、刘星. 大股东自利动机下的资本投资与配置效率研究. 《中国管理科学》,2011年,第1期

[8] 郝颖、林朝南. 大股东控制下的资本投资与利益攫取研究. 《南开管理评论》,2009年,第02期

[9] 郝颖、林朝南. 资本投资控制权的私有利益攫取研究:评述与探析. 《管理评论》,2010年,第02期

[10] 郝颖、刘星. 基于公司治理视角的企业投资行为研究.《财经科学》,2010年,第09期

[11] 郝颖、刘星. 股票市价、所有权特征与公司投资行为研究——基于股权融资依赖视角.《管理学报》,2010年,第05期

[12] 郝颖、刘星. 基于控制权私利的投资效率与挤占效应研究. 《科研管理》,2010年,第03期

[13] 郝颖、刘星. 市场化进程与上市公司R&D投资:基于产权特征视角.《科研管理》,2010年, 第04期

[14] 郝颖、林朝南. 资本投资、控制特征与利益攫取.《财经科学》,2009年,第06期

[15] 郝颖.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企业投资研究综述.《管理学报》,2010年,第07期

[16] 郝颖、林朝南. 基于不同形态投资的控制权私利攫取研究前沿探析. 《外国经济与管理》,2009年,第06期

[17] 郝颖、刘星. 股权融资依赖与公司投资行为——基于行为公司财务视角.《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年,第05期

[18] 郝颖、刘星. 股权融资与上市公司投资行为:基于非有效市场视角.《科研管理》,2008年,第04期

[19] 郝颖,伍良华. 基于内部人寻租的扭曲性过度投资行为研究. 《系统工程学报》,2007年,第02期

[20] 郝颖,林朝南. 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过度自信与投资决策的实证研究. 《中国管理科学》,2005年,第05期

[21] 郝颖,林朝南.上市公司大股东控制下的资本配置行为研究——基于控制权收益视角的实证分析. 《财经研究》,2006年,第08期

[22] 谢光华, 郝颖, 靳姝菲. 风险投资对政府补贴的创新激励有效性的影响研究. 《管理学报》.2018年,第09期

[23] 谢光华, 郝颖, 李思乐. 行业集中度、分析师行业专长与预测准确性.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19年,第02期

[24] 窦炜 ,Sun Hua, 郝颖. “高溢价”还是“高质量”?——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业绩承诺可靠性研究. 《经济管理》, 2019年,第02期

[25] 冉戎, 郝颖. 控股股东利益动机、成长期权与投资时机策,《管理科学学报》,2012年,第07期

[26] 辛清泉、孔东民、郝颖. 公司透明度与股价波动性,《金融研究》, 2014年第11期

[27] 刘星,张超,郝颖. 货币政策对企业投资存在需求影响吗?——一项投资一现金流敏感性的研究,《经济科学》2014年 第4期

[28] 刘星, 代彬, 郝颖. 高管权力与公司治理效率——基于国有上市公司高管变更的视角, 《管理工程学报》, 2012年,第01期

[29] 代彬; 彭程; 郝颖 .国企高管控制权、审计监督与会计信息透明度, 《财经研究》,2011年,第11期

[30] 付强; 郝颖. 终极控制人、控制权转移与投资效率——基于上市公司并购事件的研究,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2年,第11期

[31] 冉戎; 郝颖. 终极控制、利益一致性与公司价值, 《管理科学学报》,2011年,第7期

[32] 刘星,郝颖. 西部地区投资增长及其结构优化:重庆例证 .《改革》, 2006年第6期

[33] 林朝南,刘星,郝颖. 行业特征与控制权私利: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经济科学》, 2006年第3期

3、学术专著

[1] 郝颖. 大股东控制下的中国上市公司投资行为特征研究.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年5月,22万字

[2] 郝颖. 产权控制、资本投向与配置效率. 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年8月,18万字

4、学术交流与会议报告

(1)近五年参加的国内外学术会议

[1] 2019 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 (RAST) Conference,Presentations , Singapore , December 14,2019

[2] 首届中国会计学者学术论坛,学术报告,2019年5月,北京大学,北京。

[3] 第九届中国金融研究论坛,学术报告,2018年12 月,中国人民大学,北京。

[4] 第四届文化与经济论坛,学术报告,2018年10月,中山大学,广州。

[5] 第一届财务与会计高端学术论坛,学术报告,2018年12月,山东大学,济南。

[6] 2017 年度 China Journal of Accounting Studies , 研讨会,学术报告, 2017年11 月,清华大学,北京。

[7] 第十五届中国实证会计国际研讨会,学术报告,2016 年12 月,东北财经大学,大连。

[8]第五届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企业行为学术研讨会,学术报告,2016 年11 月,南京大学,南京。

[9] The 25th European Finance Management Association (EFMA) AnnualConference, Presentations ,Basel, Switzerland , June 30-July 2,2016

[10] 2015 Financial Management Association (FMA) Annual Meeting,Presentations, Orlando,USA, December 15-17, 2015

[11] 2015 Annual Meeting of the Asian Finance Association,Presentation, Changsha, Hunan, China, June 29-July 2, 2015

[12] 27th Australasian Finance & Banking Conference,Presentation, Sydney,Australia December19-22, 2014

(2)国内外学术报告与研讨

[1] 中央财经大学,学术报告与研讨,2019 年1 月7日;

[2] 西南财经大学,学术报告与研讨,2018 年11 月21日;

[3] 四川大学,学术报告与研讨,2018 年11 月22日;

[4] 西北工业大学,学术报告与研讨,2018 年6 月15日;

[5] 上海交通大学,学术报告与研讨,2017 年11 月30 日;

[6] 复旦大学,学术报告与研讨,2017 年11 月29 日;

[7] 苏州大学,学术报告与研讨,2017 年10 月14 日

[8] 山东大学,学术报告与研讨,2017 年10 月20 日

[9] 清华大学,学术报告与研讨,2017 年9 月14 日

[10] 暨南大学,学术报告与研讨,2016 年5 月13 日

[11] 武汉大学,学术报告与研讨,2015 年12 月17 日

[12]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术报告与研讨,2015 年12 月17 日

[13] Columbia University, Short-Term Visiting, Seminars and Workshops,New York, USA, December , 2015

[14] Cranfield University, Short-Term Visiting, Seminars andWorkshop , the United Kingdom,September , 2015

[15] 中国人民大学,学术报告与研讨,2015 年6 月29 日

[16] 上海财经大学,学术报告与研讨,2015 年6 月12 日

[17] 南京大学,学术报告与研讨,2015 年5 月7 日

[18] 台湾大学,学术报告与研讨,2015 年2 月

[19] 台湾政治大学,学术报告与研讨,2015 年2 月

[20] 香港中文大学会计学院联合学术研讨会,学术报告与点评论文,2014 年12 月

[21] 中山大学,学术报告与研讨,2014 年12 月1 日

[22] 厦门大学,学术报告与研讨,2014 年11 月16 日

[23] Columbia University, Seminars and Workshop,New York, USA, March 2014

[24] University of Missouri, Seminars and Workshop,Columbia,USA, February 2014

[25] University of Central Florida,Seminars andWorkshop,Orlando,USA, January2014

[26] George Mason University,Seminars andWorkshop , Virginia, USA, December 2013


李欲晓  副教授

研究方向

成本管理、绩效评价、战略管理与企业持续竞争力   商业伦理与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经营决策模拟

邮箱/联系方式

E-mail:liyuxiao@bnu.edu.cn

教育背景

2007年7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获管理学博士学位 (战略管理与国际经营方向)

1995年7月: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经济思想史方向)

1990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获经济学学士学位 (1997年1月-6月:荷兰蒂尔堡大学经济系访问学者)

职业经历

1995-今:执教于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1991年9月-1992年9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原中国专利局)行政部任职

1991年3月-1991年9月:中国科协(《未来与发展》编辑部 (采编与项目策划)

1990年7月-1991年3月:北京祥云实业技术公司 (实习经理)

学术成果

1、主要期刊论文

1)“虚假财务信息的成因与对策分析”,《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P86-91。

2)“中国家族企业的制度分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P110-116。

3)“中国家族企业的行为分析”,《经济评论》,2003年6-2期,P48-51。

4)“富国论与富民论”,《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4年第2期,P78-82。

5)“市场经济与利他主义、利己主义的界限”(文建东,本人为第二作者),《中国软科学》2004年第2期,P44-40(《新华文摘》2004年第10期,P39-41)。

6)“从内外挤压到综合治理—―中国钢铁业演绎三大看点”,《时代经贸》,2005年5月,第4期,P44-50。

7)“企业的遗传基因及其基本结构分析”,《经济评论》,2007年第2期,P128-134。

8)“企业遗传基因的性质、结构与功能”,《首都经贸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P26-32。

9)“基于商业生态视角的企业社会责任指标体系”,李欲晓,江若玫,洞识教育学报(台湾),2010年12月。

10)“基于社会责任的企业战略管理体系”,《WTO导刊》,2015年第3期,第60-62页。

11)“我国MBA培养院校商业伦理课程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6月,第48-51页。

12)《商业银行内部信息安全战略管理体系的构建》,《农村金融研究》,2015年7月,第57-62页。

2、主要教材与著作

1)《管理会计案例》,[加]邵达伟编,李欲晓、胡曙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4月版。

2)《企业家精神:全球化、创新与发展》,[美]伊丽莎白·切尔著,李欲晓、赵琛徽译,中信出版社,2004年1月版。

3)《资源型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以陕西榆林可持续发展为例》,张国有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年11月(参与者)。

4)《中国上市公司财务行为报告》,与吴沁红等合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年12月出版。

5)《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指数评价(2015)》,高明华等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年12月版(参与者)。

6)《财务管理》(教材),副主编,(申嫦娥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6月第一版,2019年2月第二版。


吕兆德  副教授

研究方向

会计信息与资本市场;行为公司金融

邮箱/联系方式

E-mail:03093@bnu.edu.cn

教育背景

2000.9-2003.7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管理学 博士

1997.9-2000.7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管理学 硕士

1993.9-1997.7天津财经大学会计系       经济学 学士

职业经历

2003.8–至今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会计系

学术成果

主要期刊论文

1)吕兆德,李霜,会计稳健性抑制卖空了吗?——基于企业风险和会计稳健性时序特征的分析,《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19.3

2)吕兆德,李霜,盈余管理强化审计费用粘性了吗?《南京审计大学学报》,2018.3

3)吕兆德,曾雪寒,证券分析师性别、盈余预测偏差与纠偏能力,《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16.5

4)吕兆德,杜炳昕,公开市场股票回购:信息传递还是机会主义,《财会月刊》,2016.15

5)吕兆德,宿增睿,源于公允价值的盈余波动增加会计信息含量了吗?《南京审计大学学报》,2016.3

6)吕兆德,徐晓薇,董事背景多元化抑制董事长过度自信吗?——基于企业过度投资的角度,《经济管理》,2016.4

7)吕兆德,徐晓薇,董事会过度自信与过度投资——兼论公司治理的调节效应,《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6.3


申嫦娥  教授

研究方向

公司财务管理、财税政策与技术创新

邮箱/联系方式

E-mail:sce029@163.com

教育背景

2001-2005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                           管理学 博士

1984-1987西安交通大学(原陕西财经学院)财政系    经济学 硕士

1980-1984湖南大学(原湖南财经学院)财政系           经济学 学士

职业经历

1987.8-1998.8 陕西财经学院财政系 教师,主讲财务会计、管理会计

1998.9-2000.4 陕西财经学院会计学院 教师,主讲财务管理、管理会计

2000.4-2003.1 西安交通大学会计学院 教师,主讲财务管理、管理会计

2003.1-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学院会计系教师

学术兼职:中国会计学会会员,人民邮电出版社财税专家委员会专家

其他兼职:中国注册会计师(CPA)非执业会员;上市公司独立董事;金融机构独立董事等。

学术成果

主要期刊论文

申嫦娥等 基于国际经验的金融科技监管分析,中国行政管理,2018,5 CSSCI

申嫦娥等,碳税、碳交易的机制比较与联合应用方案设计,财政研究,2014.11 CSSCI

申嫦娥等,财税政策对居民低碳消费行为的影响—基于北京市居民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税务研究,2016.2 CSSCI

申嫦娥等,供应链集成、营运资金管理效率与资本结构,学术论坛,2017,3,CSSCI扩展版

申嫦娥,中国地区间税负差异原因的实证研究,统计研究,2006.11 CSSCI

申嫦娥,FDI和进口贸易对中国的技术溢出效应—基于西方大国与亚洲四小龙的比较,当代经济科学 2008.6,CSSCI.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申嫦娥,基于共享的科学仪器设备投资管理体制研究,中国科技论坛,2009.3,CSSCI.

申嫦娥 亚太发达经济对中国的技术溢出效应—基于扩展的CH模型 科技管理研究2009.6,CSSCI.

申嫦娥等,政府投资项目评价方法研究—以科技项目为例,软科学,2009.9,CSSCI.
      申嫦娥,创业投资的税收激励政策研究,财政研究,2010.11,CSSCI.
      申嫦娥等,我国R&D模式的合理性判断当代经济科学,2012.2,CSSCI.

申嫦娥,基于技术进步的税收政策研究,软科学2007.4,CSSCI.

申嫦娥,我国“两税合并”对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水平的影响分析,中国科技论坛,2012,9,CSSCI.

申嫦娥等,碳税、碳交易的机制比较与联合应用方案设计,《财政研究》,2014.11.CSSCI

Shang change The causes and salvation ways of financial distresscompanies—An empirical research of the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Journal ofModer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2006.10.

· 专著

1)申嫦娥 著,促进科技进步的财政政策——基于创新价值链的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年2月。

2)科技创新与财税政策——申嫦娥文集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6年4月。

 · 已接受学术成果

1)申嫦娥,主持人,促进科技进步的财政政策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项报告(2013年),该成果2014年入选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出版编辑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选介汇编》第十辑(一般每年一辑)。

2)北京市促进低碳消费的财税政策研究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2015.12省部级鉴定证书。


杨丹  副教授

研究方向

会计准则、会计信息、财务管理、认知行为会计、公司治理

邮箱/联系方式

E-mail:yangdan@bnu.edu.cn

学术成果

[1] Yang, D., Cheng, L., Wang, G., Wang, Y., Zhang, L. Investorprotection and cost of debt: Evidence from dividend commitment in firm bylaws.Corporate Governance: an international review (SSCI,ABS3星,JCR1区). 2020.Doi: 10.1111/corg.12332.

[2] Yang, D., Ma, T., Wang, Y., Wang, G. Investor attention andstock market reaction: Evidence from publicly listed firms in an emergingeconomy. Journal of Behavioral Finance (SSCI). 2020. Doi: 10.1080/15427560.2020.1785469.

[3] Wang, G., Wang, Y., Yang, D.(通讯作者), Zhang,L., Zhu, Q. Enhanced disclosure environment and stock dividend/split in China.Applied Economics (SSCI). 2020. Doi: 10.1080/13504851.2020.1752896.

[4] Yang, D., Cheng, L., Wang, G., Wang, Y. Dividends and ManagementPromotion— Evidence from Internal Labor Market in an Emerging Economy.International Review of Finance (SSCI). 2020. Doi: 10.1111/irfi.12312.

[5] Yang, D., Wang, G., Mo, L. Marketization level, governmentintervention and firm M&As: Evidence from the local SOEs in China. AppliedEconomic Letters (SSCI). 2020, 27 (5).

[6] Yang, D., Jiao, H., Buckland, R. The Determinants of FinancialFraud in Chinese Firms: Does Corporate Governance as an InstitutionalInnovation Matter?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 (SSCI,ABS3星,影响因子: 3.815), 2017, 125: 309-320.

[7] Jiao, H., Yang, D.(通讯作者), Gao,M., Xie, P., Wu, Y.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Evidence from publicly listed companies in an emerging economy. Technological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 (SSCI,ABS3星), 2016, 112: 164-170.

[8] Yang, D., Mucelli A., Yang, B., Wang, K, Lepore, D.Internationalization Strategy of Chinese Healthcare Industry - The Case Studyof Beijing Tong Ren Tang. L'industria, Rivista di economia e politicaindustrial (Italian Top Journal Review of Industrial Economics andPolicy) 2018, 04: 557-582.(欧盟玛丽居里项目结项成果)

[9] Yang, D., Wu, Q., Mucelli A. et al. Effect of Aging onHealthcare Industry’s Cooperation Opportunities between Europe and China. InMucelli A. & Spigarelli F. Healthcare policies and systems in Europe and China:comparisons and synergies, World Scientific, 2018: 21-36. (欧盟玛丽居里项目结项成果)

[10]  Yang, D. Exploring the Determinants of VoluntaryAdoption of IFRS by Unlisted Firms: 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the UK andGermany,China Journal of Accounting Studies, 2014,2 (2): 118-136.

[11] 杨丹,陈希阳,胡舒涵. 新一轮国企混改降低了国企股权融资成本吗?.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CSSCI). 2020, 3: 7-17.

[12] 杨丹,崔学刚,杨梦丽. 债权融资、经济关联与会计信息可比性,中国会计评论(CSSCI),2019, (1): 1-20.

[13] 杨丹,崔学刚,杨博星. 高管背景特征会影响会计信息可比性吗?--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南大商学评论(CSSCI),2018, 41(1): 219-240.

[14] 杨丹,朱松. 金融机构股权、投资者预期与企业价值,经济与管理研究(CSSCI),2016,(4): 34-43.

[15] 崔学刚,方芳,杨丹. 中国会计研究中的本土化意识与国际化质量,中国会计评论(CSSCI),2016, (1),127-140.

[16] 朱松,杨丹. 持有金融机构股份与企业资金配置效率,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5, (3): 14-25.

[17] 杨丹. 欧洲非上市企业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研究与启示——基于英国和德国的实证分析,会计研究(CSSCI),2014, (7): 27-35.

[18] 高明华,杨丹*,杜雯翠. 国有企业分类改革与分类治理——基于七家国有企业的调研,经济社会体制比较(CSSCI),2014, (2): 19-34,通讯作者.

[19]  杨丹,高明华. 交叉上市与信息披露水平提升——源于国际融资动机还是监管环境,现代财经(CSSCI),2014, (10): 55-69.

[20] 张琨,杨丹*. 董事会性别结构、市场环境与企业绩效,南京大学学报(哲学. 人文科学. 社会科学)(CSSCI),2013, (5): 42-52,通讯作者.

[21] 杨丹,Paul Andre.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自愿选择与应用——研究梳理与展望,会计与经济研究,2013, (2): 19-28.


袁连生 教授

研究方向

教育财政,政府与非营利组织财务会计

邮箱/联系方式

电话:0086-10-58802154  E-mail:ylishen@bnu.edu.cn

教育背景

1996.9-1999.6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教育经济学 博士

1986.9-1989.6北京师范大学经济系                  教育经济学 硕士

1982.9-1986.6北京师范大学经济系                  经济学学士

1978.2-1979.7江西宜春/高安师范学校

职业经历

1975.7-1977.1  江西省分宜县                       务农

1977.2-1978.1  江西省分宜县                       西茶小学民办教师

1979.8-1982.8  江西省分宜县                       双林中学教师

1989.9-1994.3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系                 助教、讲师

1994.4-1998.8  北京兴华会计师事务所               注册会计师

1998.9-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副教授、教授

        2005.8-2006.7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访问学者  

学术成果


主要期刊论文

· 袁连生:《我国高等教育是否发展速度太快,规模过大?》,《高等教育研究》1988年第3期。

· 袁连生:《论我国教育经费的匮乏》,《教育研究》1988年第7期。

· 袁连生、袁强:《教育投资内部效率探讨》,《教育与经济》1991年第1期。

· 袁连生:《对教育投入与义务教育收费问题的探讨》,《教育与经济》1998年第1期。

· 袁连生:《关于教育成本核算的几个问题》,《教育发展研究》1999年第3期。

· 袁连生:《教育成本计量探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1期。

· 袁连生:《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也应在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新余高专学报》2000年第4期。

· 袁连生:《建立规范的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 袁连生:《我国居民高等教育支付能力分析》,《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年第3期。

· 袁连生:《我国义务教育财政不公平探讨》,《教育与经济》2001年第4期。

· 袁连生:《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财政政策选择》,《教育与经济》2002年第3期。

· 王善迈、袁连生:《建立规范的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教育研究》2002年第6期。

· Yuan, Liansheng, Popularization and Equal Opportunity of HigherEducation in China, Modern Higher Education (Japan), 2002, 8.

· 袁连生:《论教育的产品属性、学校的市场化运作及教育市场化》,《教育与经济》2003年第1期。

· 王善迈、袁连生、刘泽云:《我国公共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的进展、问题及对策》,《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6期。

· 袁连生、崔邦焱:《我国高等学校生均成本变动分析》,《教育研究》2004年第6期。

· 袁连生、王善迈、崔邦焱:《高等学校学生培养成本计量的案例分析》,《教育研究》2005年第6期。

· 刘泽云、袁连生:《我国公共教育投资比例研究》,《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第2期。

· 袁连生:《美国高等教育成本、价格和学生资助——基于国会指令下的调研》,《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第8期。

· 刘泽云、袁连生:《公共教育投资比例国际比较研究》,《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第2期。

· 袁连生:《美国大学生资助需求计算公式》,《教育与经济》2007年第3期。

· 袁连生、刘泽云:《我国义务教育贫困学生资助制度分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

· 袁连生:《我国政府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原因与对策》,《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

· 袁连生、李茜:《美国和英国高校科研项目成本的计量》,《教育财会研究》2009年第4期。

· 袁连生:《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经费负担政策的理论、实践与改革》,《教育与经济》2010年第1期。

· 袁连生:《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附负担政策分析》,《中国教育学刊》2010年第2期。

· 田志磊、袁连生:《非收入变量认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实证研究》,《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年第2期。

崔世泉、袁连生:《高校学费的性质:事业性收费、价格或是使用者付费》,《教育发展研究》2010年第6期。

袁连生、崔世泉:《我国普通高校学费差异实证研究》,《教育发展研究》2010年第23期。

· 袁连生、田志磊、崔世泉:《地区教育发展与教育成本分担》,《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年第1期。

· 田志磊、袁连生、张雪:《地区间城乡义务教育公平差异研究》,《教育与经济》2011年第2期。

· 袁连生:《中国教育财政体制的特征与评价》,《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

· Yuan, Liansheng, Financial Policies for Education in the NationalMedium- and Long-Term Educational Reform and Development Guideline (2010-2020),Chinese Education and Society, 2012,3.

张雪、袁连生、田志磊:《地区学前教育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教育发展研究》2012年第20期。

· 王善迈、袁连生、田志磊、张雪:《我国各省份教育发展水平比较分析》,《教育研究》2013年第6期。

· 黄维海、袁连生:《死亡人口受教育水平的预测模型和效果研究》,《人口研究》2013年第2期。

· 袁连生:《财政教育经费暂时不宜与财政收支脱钩》,《教育与经济》2014年第1期。

· 付尧、袁连生、曾满超:《我国义务教育人员投入价格指数的构造与应用》,《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4年第2期。

· 黄维海、袁连生:《教育人力资本收支平衡性分析》,《教育与经济》2014年第4期。

· 袁连生、王翠林:《营利与非营利民办学校财务会计问题探讨》,《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

· 田志磊、李芳、袁连生:《寻找大学好老师——基于准实验的教育增值评估研究》,《统计研究》2014年第11期。

· 田志磊、杨龙见、袁连生:《职责同构、公共教育属性与政府支出偏向》,《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5年第4期。

李振宇、彭从兵、袁连生:《省际地方普通高校教育经费支出结构差异》,《高等教育研究》2015年第6期。

袁连生、廖枝枝、李振宇、何婷婷:《我国高校人员经费比例为何严重偏低》,《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

袁连生、贾晓敏、何婷婷:《我国小学人员经费比例变动及影响因素分析》,《教育与经济》2017年第1期。

袁连生、何婷婷、李振宇:《2000——2014年我国中小学毛入学率的估算》,《教育经济评论》2017年第3期。

袁连生、何婷婷:《2006——2015年北京市义务教育区县均衡进展研究》,《教育学报》2018年第2期。

王翠林、袁连生:《英国高校科研项目成本计量与补偿方法及对我国的启示》,《中国高教研究》2018年第3期。

袁连生、何婷婷:《中国教育财政体制改革40年回顾与评价》,《教育经济评论》2019年第1期。

专著

· 袁连生:《教育成本计量探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

· 王善迈、袁连生:《2001年中国教育发展报告——90年代后半期的教育财政与教育财政体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 王善迈、袁连生:《中国地区教育发展报告》,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

· 袁连生、王红、丁延庆:《流动儿童义务教育及财政问题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出版。

· 袁连生:《教育改革大系——教育体制与教育财政卷》,湖北教育出版社2015年出版。

袁连生:《转轨时期的教育财政》,经济科学出版社2017年出版。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两次(与王善迈教授合作),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一次(与王善迈教授合作),中国政府出版图书奖一次。


张会丽  副教授

研究方向

会计信息与资本市场;财务管理与企业价值;员工持股相关研究

邮箱/联系方式


电话:58804124  

E-mail:zhanghuili@bnu.edu.cn


张会丽副教授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会计学博士、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Urbana-Champaign, UIUC)访问学者,2015年12月入选财政部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学术类)。她在Journal of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管理世界》、《会计研究》、《金融研究》等国际和国内权威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曾荣获财政部与中国会计学会年度优秀论文二等奖、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全国MBA教学指导委员会 “全国百篇优秀管理案例奖”、北京师范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北京师范大学京师英才一等奖、北京师范大学励耘优秀青年教师奖等多项科研或教学奖励。



整理 | 沈阳师范大学  池小慧

编辑 | 山西师范大学  白   楠

欢迎分享转发朋友圈


  近期国内CSSCI期刊“创新研究”五篇文章

 近期国内C刊“商业信用供给研究”三篇文献

 近期国际顶级期刊“审计质量研究“三篇文献

 近几年CEO“自恋”与会计财务研究文献推荐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20年第11期目录.摘要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20年第6期目录.摘要
《财贸经济》2020年第11期目录.摘要
《财经研究》2020年第11期目录及摘要

全球“华人高端会计金融学者群”欢迎您加入!


想与发表在国内外顶级会计与金融期刊学者交流吗?如果您是在国外读博的,在国外任教的,或在SSCI发表文章至少一篇,国内知名期刊如管理世界、经济研究、南开管理评论、金融研究、CJAS,CJAR,中国会计评论,会计研究、中国工业经济、审计研究等有文章发表,欢迎有缘人联系盟小二(微信13717527221),加好友请注明:姓名+学历+职称+单位,符合条件的,将被邀请进群,一群500人已满,二群还有名额,加群从速!如果暂达不到条件,财会领域博士(生)欢迎加全球华人会计金融博士群,待满足条件后升级加入高端学者群!

全球会计院长/系主任群高校会计教师群,财务总监百人慧.能量场等现开放申请,咨询会员加入,可联系萌小二(微信:13717527221,加微信注明:姓名+单位+职称+学历或职务)


双11!领取优惠券,学习实证会计与Stata(点击了解详情)!


会计学术联盟简介

会计学术联盟,是一群有朝气,有活力,有理想,有追求,正能量满满的“年轻人”组成的成长共同体。以“传播会计前辈思想,引领青年一代成长 ”为己任,从回归人本性的视角,探索交友与做人,倡导建立大会计金融生态圈(平台),服务有缘人成长,成全他人,成就自己,整合资源,服务社会!


会计学术联盟不仅仅是一个微信公众号(ID:KJXSLM,关注人数近140000人),她是以微信公众号为媒体,传播信息,整合资源的高端交流平台。承担着为有缘会计人成长服务的历史使命!


主要服务项目:

1.公众号推文:科研学习,文献速递,硕博招生,求职招聘,学术会议,热点关注,成长训练营等。

2.线下会议:已联合举办四届会计学术年会,15期会计学术Seminar,一届会计教育创新论坛,一届齐鲁会计论坛。

3.线上直播:实证会计Stata训练营(已成功举办四期);国家社科、自科经验交流会;会计核心期刊经验交流会;会计考研经验分享;会计考博经验分享。

4.线上社群:联盟旗下有200多个社群,30000余人,顶级群有全球会计院长/系主任联谊平台(462人);华人高端会计金融学者群(525人);财务总监百人慧.能量场群(168人);中华会计博士群(726人);中国高校会计教师联盟群(1025人);还有硕士群,CPA学习群,会员群…


投稿或合作请加总服务员微信:13717527221,介绍自己,注明事项,感谢配合!





全球“华人高端会计金融学者群”欢迎您加入!


想与发表在国内外顶级会计与金融期刊学者交流吗?如果您是在国外读博的,在国外任教的,或在SSCI发表文章至少一篇,国内知名期刊如管理世界、经济研究、南开管理评论、金融研究、CJAS,CJAR,中国会计评论,会计研究、中国工业经济、审计研究等有文章发表,欢迎有缘人联系盟小二(微信13717527221),加好友请注明:姓名+学历+职称+单位,符合条件的,将被邀请进群,一群最后两个名额,加群从速!如果暂达不到条件,财会领域博士(生)欢迎加全球华人会计金融博士群,待满足条件后升级加入高端学者群!

全球会计院长/系主任群高校会计教师群,财务总监百人慧.能量场等现开放申请,咨询会员加入,可联系萌小二(微信:13717527221,加微信注明:姓名+单位+职称+学历或职务)


会计学术联盟

为高端财会人的智慧成长赋能!


2020年中国最好学科“工商管理”排名

全国74家会计博士点院校值得关注!
国家级"会计类"一流本科建设点高校名单
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会计类”课程入选名单
教育部高校“会计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名单
经管类.北大核心期刊及投稿地址清单
最新北大“会计类核心”期刊目录(第八版)
经管类学者关注的最新224本C刊投稿清单
环境会计最新研究成果,发表在国内顶级期刊!
十位会计教授入选2020年国际化高端会计人才项目
双11!领取优惠券,学习实证会计与Stata!
新华社2021年校园招聘「财会类专业」
会计圈热议:研究某CEO“自恋”会计硕士论文

“经管类”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公示!

王化成教授荣获2020年“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

耄耋之年的“大学者”,著写世界首部会计通史!

北京大学会计硕士生导师名单及简介

复旦大学会计硕士生导师名单及简介

第一届财务会计和公司披露学术会议"征文启事"

教育部直属事业单位2021招聘「财会审专业」

近期国内CSSCI期刊“创新研究”五篇文章

2021年浙江工商大学会计博士招生简章及博导介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